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jianxun
V2EX  ›  互联网

想进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应届生注意啦~2017 届校招的情况有些变化

  •  
  •   jianxun · 2016-08-29 11:21:44 +08:00 · 2491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043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全文 3300 多字,时间比较紧张的同学可以直接读标题

    文末有简寻利益相关,没有需要的同学略过就好~~但正文木影响~~

    资本寒冬还在继续,裁员正在成为 2016 年的行业主题。

    随着开学季,各高校的正式秋招即将开始,互联网领域的校招形势如何?

    虽然各一线互联网公司早从 7 月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内推和校招活动,但结合去年阿里骤然收缩 3000 人校招规模的极端例子,可以发现,形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简寻通过梳理 2012 届以来 BAT 的校招趋势,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希望能给有志于投身互联网的 2017 届毕业生一些参考和启发。

    6 年以来的 BAT 校招趋势

    先来梳理一下从 2010 年,即 2011 届应届生秋招开始, 5 年以来 BAT 的校招趋势。选择以 BAT 为样本,是这三家巨头公司每年都会消化大量高端互联网人才,开出的薪资相对创业公司也更加理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风向。

    以 2010 年为起始年,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智能手机爆发的开端,移动互联网风口即将开始,人才市场的波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1) 招聘规模在小幅攀升中震荡

    由上图可以看到,在 2012 届毕业生校招中, ABT 三家的招聘规模均为 1000 人左右,其中百度首次超过千人,随后一路走高,除了 2014 届的 1000+以外,每年均超过 1500 人。在 2015 年的资本寒冬中,百度停止了所有社招项目,但并没有收缩校招规模。

    腾讯除了在 2013 届校招中超过 2000 人以外,每年的规模都稳定地维持在 1000+。

    变动较大的是阿里巴巴。阿里最近一次经历校招风波是 2015 年,预计招收 3000 人,却在中途被传砍掉了 85%的需求 ,只要 400 人(最终回应是发出了 1400+offer )。

    这对阿里来说并非罕事。由上图可知,阿里在 2012 届招收过 1000+应届生,但在 2013 届却几乎完全冻结了校招,到 2014 届给出的名额也小于 200 人。直到 2014 届和 2015 届才回到和腾讯相当的校招规模,却又在 2016 届校招时闹出 3000 人变 400 人的大乌龙。

    总的来说,从 2012 届开始, BAT 的招聘规模就在小幅攀升中来回震荡。

    2) 秋招发力时间稳步前移

    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 2011 、 2012 甚至到 2013 届, BAT 的校招虽然从 10 月提前到了 9 月,但依然在正常开学后的正式秋招以后。但从 2014 届开始, BAT 均会在暑假期间完成简历收取甚至初步筛选,提前收割优秀毕业生。

    而今年,腾讯甚至早在 5 月,就展开过针对 2017 届毕业生的提前批校招活动,生动演示了薅羊毛要从大三开始的正确做法。

    3) 毕业生薪资的起跑线差距越来越大

    顶尖互联网公司的高薪有目共睹, 211 和 985 类一流学校毕业的其它学生,薪资基本在 5k~10k/月间浮动,自带光环的「四大行」更是十来年没怎么变过了;通讯三巨头的最高年薪则不过 10w 左右。

    但在互联网公司里,起薪最高的开发岗位,应届生年薪超过 15w 是正常水平。

    不过,事情也正在发生变化,比如百度的 18.9W 年薪,腾讯的 16w 年薪,阿里巴巴的 19.5W 年薪,在 2015 届及以前,波动都比较小,也就是传说中的批发价。

    而根据简寻收集的 2016 届时 BAT 校招技术岗位的年薪,除了百度外,普通人才和 special 人才之间的年薪差异可达 7w 到 8w ,这还不包括如阿里开到 60 万年薪的这类超级 special 岗位。总之,批发价没有了,差别对待是正常。

    而且,在校招中,一些优秀的应届生起薪甚至高过同岗位老员工,出现工资高挂。

    4) 进入校招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越来越多

    鉴于校招是一项以影响力和规模填补成本的招聘活动,一直以来,校招都是大公司才玩儿的奢侈活动。但这几年,规模壮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越来越多,除了美团,第二梯队的京东、美团等公司也是校招大户。

    同时,在创新工场从 2011 年前后开始打包带领旗下创业公司进行校招以后,到如今,各家基金公司均增加了一项重要的投后服务,即带领旗下创业公司,集体统一校招。

    在 2017 年校招中,经纬中国、红杉资本、真格基金、 IDG 等均集体出动,希望为旗下公司收揽应届生人才。

    互联网公司热衷校招:缺人还是公关?

    那么互联网公司为何如此热衷校招?原因无非两个

    1) 成本原因

    在社会招聘领域,高端人才的单人招聘,中介成本基本在年薪的 20% 左右。因此,对于已经积累下口碑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校招是低成本批量收割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最佳手段,没有之一。

    腾讯负责校园招聘的负责人曾在 2013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过「讯员工有一半以上来自校招」。

    此外,国外互联网公司有人才收购的传统,很多创业公司被收购,仅仅是因为其工程师资源。收购过程中,收购方会先对部分工程师进行严格的面试筛选,判断收购标准,然后对大部分工程师进行打包招收。这也成为一些大公司批量获得人才的途径。但在国内,至少到目前,除了校园招聘,企业还没有比较常规的批量获取人才途径。

    2) 例行公关

    某种程度上,能举行上规模的校招就是实力的证明。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校招公关上花的心思也越来越多,如网易今年推出的招聘神曲,光在网易云音乐上,评论已经超过 1w 条了。如果能开个稍微惊世骇俗的薪水,更是可以免费上很多头条。

    总的来说,攒下的口碑都应该定期变现回来,而校招是一个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廉的推广活动,可以 360°无死角夸赞自己而不用脸红,以至于经常被调侃为「招聘为辅,公关为主。」

    资本寒冬对 2017 年校招有影响吗?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互联网企业经历的是实实在在的寒冬,以裁员为关键字搜索百度新闻,在 38 页的条目中,其中 30 页发生在 2016 年,那么,资本寒冬对有志于互联网的毕业生有没有影响?

    答案是,肯定有。

    一是巨头的人才需求在收缩

    通过 BAT 的历年员工增长不难发现,在移动互联网发端之前,三家公司的员工规模都有过爆发时期。

    如百度用 8 年时间,拥有了 5000 名员工;用 2 年时间突破了第二个 5000 ,再用一年时间突破了第三个 5000 ,到去年已经增长到 2 万人,终于猛踩刹车,停止了社招。

    差不多同时, 3.5w 人规模的阿里巴巴和 2.5w 人规模的腾讯也分别收缩了社招和外包招聘。

    这说明什么?三家公司的基础人才结构已经基本稳定了,除了正常流动,很难再大规模扩张。

    而未来至少几年以内, BAT 的巨头地位并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整个行业对新涌入的头部人才的吸收能力在降低。(这里指的是头部人才而非顶尖人才)。

    二 创业公司的人才需求在降低

    当然,有人说了, BAT 不要人,还有创业公司啊,现在互联网创业氛围那么浓……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 2015 年是大中型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合并年, 58 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和快的(如今要在加上 Uber )……合并之后,对人才的需求只会更少,绝不会更多。

    当然,还有很多更小的直接倒闭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对校招的直接影响较小,但会影响社招领域的流动,进而波及到校招。

    微妙的变化:需求收缩、两级分化

    从几家大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明显看出,大家对人员调整的节奏是一致的:即,缩减普通岗位,吸引顶尖人才。

    这种变化是互联网创业周期性冷却的短期变化引起的,但在未来不会扭转。还是以开发岗位为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一些基础的岗位会被人工智能大量取代。

    另外一些理论性和研究性的工作在商业中的作用和影响会变得更加明显,比如滴滴研究院、腾讯研究院都是出于这类考量而设立,其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当然,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

    因此,表面来看,互联网针对 2017 届毕业生的校招计划一如既往地如火如荼,但 BAT 三家均没有公布招聘名额,转而强调自己的尖子生计划。因为暗地里, 需求收缩和两级分化的微妙变化已经在发生。

    找工作的同学怎么办?

    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非常多,但行业确实在降温,怎么办?

    关于产品、运营、市场这类岗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门槛极低、天花板却极高。想从事这些工作的同学,不要再指望靠读过两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能轻松拿高薪了,调低期望,踏实学习,攒经验,春天还会来的。

    对开发岗位的同学来说,情况分两面。

    一是能力处于中上的同学,请认真思考,和各种各样三个月代码培训班的学员比起来,你们有哪些优势,参照这个标准找工作。

    二是那些顶尖学校的顶尖技术咖,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折腾经验,了解业界。这类学生,他们实际上正在变得更值钱,比如 211 学校 Top 1%的学生,企业愿意付出的招聘成本对社会招聘高端人是一样的, Top10% 则可以出到一半。

    但持续高烧的互联网行业降降温未必不是好事,没有烧钱对掐的人海战术了,行业才会趋于正常和理性。

    利益相关

    除了通常是数千比一通过率的 BAT ,也还有很多在寒冬中依然活得很好的互联网公司,比如简寻合作的知乎、搜狗、滴滴、搜狐就不说啦,像 GIO 、长亭科技、酷家乐、美丽联合、新美互通、神策数据这些公司,虽然低调,但技术氛围、薪资和前景往往不输 BAT 。

    so ,寒冬只是让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人才都隐藏得更深了,这也是简寻希望能为双方服务的原因。作为一个独立特行的机器猎头,大数据+算法+人工服务,应该没有人比我们匹配起职位和人才更全更快更精准的了~

    还没有找到最理想工作的同学来找小猿聊聊呗, or 注册简寻官网,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简寻客服微信号: jianxunsxs 简寻官网:点我

    1 条回复    2017-02-22 14:38:02 +08:00
    caliburn1994
        1
    caliburn1994  
       2017-02-22 14:38:02 +08:00
    还没找到工作的路过.... T-T 种种原因错过秋招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58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3ms · UTC 05:06 · PVG 13:06 · LAX 21:06 · JFK 00:06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